脾虚湿盛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候,有以下表现和相关知识:
站群论坛
症状
- 消化系统方面:有脘腹胀满的感觉,进食后这种胀满感会加重。同时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看到食物没有胃口。大便比较稀溏,容易粘在马桶上,这是因为湿气较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有肢体浮肿,尤其是下肢,按之凹陷。
- 口腔和舌头表现:口中常常感觉黏腻,有甜味或者异味。舌苔厚腻,一般是白色或者淡黄色,舌体可能比较胖大,舌边有齿痕。
- 身体状态方面:身体沉重,感觉困倦,四肢酸懒,不愿意活动。整个人看起来比较臃肿,面部可能虚浮,或者有眼袋。还会有精神萎靡、容易疲劳的情况。
中医治疗
- 中药治疗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 参苓白术散:
- 剂量(参考):莲子肉500克、薏苡仁500克、砂仁500克、桔梗500克、白扁豆750克、茯苓1000克、人参1000克、炒甘草1000克、白术1000克、山药1000克。现在多制成中成药,用量按说明书服用。
- 功效:补脾胃,益肺气,尤其擅长治疗脾虚湿盛证。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祛湿止泻,改善食欲,减轻脘腹胀满等症状。
- 方解:人参、白术、茯苓为君药,健脾益气;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为臣药,辅助健脾祛湿;砂仁为佐药,化湿开胃、温脾止泻;桔梗为使药,载药上行,也有助于祛湿。
- 用法:传统散剂口服,一次6 - 9克,一日2 - 3次。现在如果是丸剂、颗粒剂等,按照说明书服用。
- 香砂六君子汤:
- 剂量(参考):人参3克、白术6克、茯苓6克、甘草2克、陈皮2.5克、半夏3克、砂仁2.5克、木香2克。临床使用会根据病情调整。
- 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主要用于脾虚气滞、湿阻痰聚导致的脘腹胀满、呕吐泄泻等症状,在健脾祛湿的同时可以调理气机。
- 方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陈皮、半夏化痰祛湿;砂仁、木香行气宽中。
- 用法:一般是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2 - 3次服。
- 食疗
- 薏米红豆粥:薏米和红豆各适量。薏米有健脾祛湿的作用,红豆可以利水除湿。将薏米和红豆洗净后煮粥,经常食用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改善脾虚湿盛的状况。
- 芡实莲子粥:芡实、莲子各适量与粳米一起煮粥。芡实补脾祛湿,莲子健脾止泻,对于改善脾胃虚弱和湿气重的症状有帮助。
- 艾灸

-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艾灸此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每次艾灸15 - 20分钟,以皮肤温热为度,每周2 - 3次。
- 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艾灸阴陵泉穴能够健脾利湿,每次艾灸时间和频率与足三里穴类似。
- 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脾胃的运化和湿气的排出。像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时身体微微出汗,有助于湿气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