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图片
站群论坛(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临床仲景方剂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生活中,你应该总能听到“秘方”二字吧。其实,我跟你说,中医里头没有“秘方”。所谓秘方,再怎么被吹得天花乱坠,到最后都是由常见中药构成的。“秘方”所谓的“秘”,其实就是私藏、私密的结果。中医人握在手里,不轻易示人,这才造就了所谓“秘方”。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记得好多年前,我在听老师讲中医方剂学的时候,就领略过一个则趣闻。说一个老中医,有一手绝活,就是专门治心烦睡不着觉。谁要是心烦得厉害,一宿一宿因故睡不着,找他准好使。而他用过的秘方到底是啥,谁也不知道。图片
后来,这老中医去世了。由于后辈无人从医,所以他曾经的所谓秘方,没人当个宝,也就不再被掖着藏着了。大家伙了解其中奥秘以后,恍然大悟。原来,人家一直以来喜欢用栀子豉汤加减。没错,就是栀子豉汤。老中医善用这方子,出神入化,也算是过人的本事。来吧,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个栀子豉汤。这个方子,特别简单,出自《伤寒论》,基本构成是栀子14克,香豉10克。水煎服。按照古法,先下栀子,再下豆豉。它能干啥呢?别说,还真就是专门除烦。专业术语讲,是清宣郁热,主治是热郁胸膈不寐。患者表现出来,就是身热心烦,虚烦不得眠,或者心中懊憹,反复颠倒,或者心胸窒息,心中结痛,舌红苔微黄,脉数。这个情况怎么造成的呢?中医讲,就是热扰于胸,心神不安。栀子苦寒,清透郁热,解郁除烦。豆豉解表宣热,带着栀子药性来到上焦。先煮栀子取其味,后入豆豉取其气。你看,就怎么的,两味药可以除烦安神。这老中医是怎么运用栀子豉汤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临床上,运用栀子豉汤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我给你说一个,你来体会体会吧。话说还有一个女子,当时36岁,姓朱。大概从十多年前开始,这个人就开始头痛,心里面烦乱。用她的话说,就是好像总有什么东西,在胸中“乱捣”,成天不消停。家人带她四处看病,但是无论怎么治,效果都不好。后来,此人头痛不断加剧,以至于不能梳头洗头,脖子也不敢动弹,心烦到夜间完全不能入睡,大半夜惊恐而抽搐。等到看中医之前,此人还全身肌肤疼痛,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有的医院按照“神经官能症”收住院治疗三个月完全无效。图片
后来,此人抱着侥幸心理来看中医。刻诊,患者浑身恶臭。怎么恶臭呢?她不敢洗头洗脸,时间长了,当然臭了。四肢全是污秽之物,干脆就没法看了。据了解,患者近来吃东西还可以,但是大便干结难下,而且腹部胀痛。显然,这是燥屎憋的。小便则显得短赤。看舌脉,发现脉数而有力,苔微微发黄,舌红。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悬腕处方:栀子、淡豆豉各12克,生大黄、厚朴、枳实各10克,开2剂。结果如何?患者服用2剂以后,大便通了。这时候,大黄、厚朴、枳实都去掉,仅仅剩下栀子和淡豆豉,再投3剂。患者这一次用完,晚上睡觉安稳了,不惊恐,也不抽搐。但是,心烦的感觉还是有一些,食欲不如以前。这时候,在栀子和淡豆豉的基础上,加淮山药15克,鸡内金6克。就这样,患者一共前后就诊18次,每一次都是用淡豆豉、栀子为基础进行加减。一共用药将近60剂。到最后,患者诸证悉平,不再发作,而且能做家务和农活。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5年的《新中医》上。你看,这个患者,从到到尾,都没离开两味药——栀子、淡豆豉。这说明,她始终在服用栀子豉汤。主菜,就是它,至于说配菜,那就临时调换了。为何如此啊?因为患者的主诉,就是心烦不寐。你看,她发病之初,就感觉自己“胸中似捣”,这其实就是栀子豉汤主治里面的“心中懊憹,反复颠倒”。患者为何“胸中似捣”啊?原因,在于郁热。你看此人,就诊的时候,苔黄,脉数有力,舌红,尿短赤。这一看就是一派热象。热邪郁滞,日久伤阴,所以患者大便干结难下。气机郁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而患者头痛、身痛。心神被热邪所扰,故而失眠、夜半惊恐。医家怎么做的呢?既然你胸中郁热,那我就清热除烦。大便不通,就通大便,令腑气畅通,进而盘活一身气机。所以啊,医家当时采用了栀子豉汤合小承气汤:栀子、淡豆豉各12克,生大黄、厚朴、枳实各10克。其中,生大黄、厚朴和枳实,这是小承气汤,用于轻下热结,通大便。其中生大黄苦寒攻下,厚朴和枳实行气,推导大便。栀子和淡豆豉,毫无疑问,就是清宣郁热了。具体方义,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总之,这就是利用栀子豉汤,来治疗神经官能症的典型案例。图片
当然,这个栀子豉汤,用药特别少,才两味药,所以它给人的感觉,就是药力薄,不顶用,或者说难堪重任。其实,翻阅浏览中医当代临床的研究报告,你会发现,今天的中医人对栀子豉汤的应用,也是比较多的。由于它的主治,就是热郁胸膈不寐证,所以中医人用它治疗虚烦不寐,比较普遍。比如说,有一种经验是栀子豉汤合酸枣仁汤:炒枣仁20克,知母10克,甘草3克,茯苓30克,川芎6克,炒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此为主方。心脾两虚加党参15克,黄芪20克;心虚胆怯加龙齿30克,柏子仁10克;痰热内扰加陈皮6克,竹茹10克;肝郁化火加柴胡10克,郁金10克;胃气不和加枳实10克,厚朴10克。这是2007年,在《实用中医药杂志》上刊发的经验。主治,就是心烦失眠。关于栀子汤的应用和相关医案,还有很多。篇幅关系,我们就不多说了。总之,它是中医方剂之林里的一朵小花,既小巧,又显得有些生僻。难怪有老中医对它情有独钟,用了一辈子,被视作秘方。我甚至大胆地想象,张仲景先师在世的时候,也未必对它等闲视之,而是当成心中的宝,最后小心翼翼地记载于《伤寒论》。于是,我们后人才有了坐享其成的机会。栀子豉汤虽好,但毕竟是苦寒之品,属清热安神之品。中焦有寒、虚寒便溏者慎用。好了,就说这么多,我感谢你的阅读。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