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指导 住院“不用家人管” 24小时都有护理

发布日期:2025-04-08 09:01    点击次数:85

“无陪护病房”内,护理团队提供专业照护。

临床医护讲健康科普

“专业守护解忧困,无陪病房暖人心”,这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在体验了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乳腺科提供的“无陪护病房”服务后,在出院之际给科室赠送的锦旗。

365站群VIP

2025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乳腺科率先启动以护士为主导的“无陪护病房”新模式,通过构建“护士—护理员”无缝衔接的全周期照护体系,实现患者住院期间生活照护“零家属参与”。

这一创新举措以国家“无陪护病房计划”为依托,围绕“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核心目标,通过技能培训、流程优化与人文关怀三大维度,为患者提供24小时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有效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社会痛点,成为新时期高质量护理发展的标杆实践。

创新照护模式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从“家人陪护”到“专业守护”

365站群

传统住院模式下,家属陪护压力大、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以“全周期、全方位、个性化”为理念,推出“护士—护理员”协同照护机制。护理团队经过统一培训与考核,掌握非医疗技术服务的核心技能,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饮食调配、康复锻炼、陪检陪疗等生活照护。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动态制定“每日照护处方”,护理员严格依方执行,确保服务精准高效。

尤为突出的是“照护分级管理”——医生与护士联合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划分照护等级,护理员据此提供差异化服务。例如,针对术后活动受限患者,护理员每日协助康复训练;对高龄或特殊病情患者,则实行一对一陪检,并提前备好毛毯、糖块等贴心物资。这一模式不仅减轻家属负担,更通过专业分工,将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护无缝衔接,让患者“住院如归家”。

流程再造

让“免陪护”服务真正落地

如何让“无家属陪护”从口号变为现实?乳腺科通过四项关键举措破解难题。

一是“四方联动”查房机制。每日清晨,医生、护士、护理员与康复师共同查房,全方位掌握患者病情与需求,确保医疗决策与生活照护高度协同。

二是“智能响应”服务系统。病房配备呼叫对讲设备,患者按下床头铃,护理员的对讲机即刻显示床号,5秒内抵达床边,既保障响应速度,又避免打扰其他患者。

三是“时间定格”探视管理。家属探视时间限定为每日10:00-12:00与16:00-19:00,既维系亲情纽带,又杜绝无序陪护导致的交叉感染风险。

四是“全链条”质量控制。护理员纳入科室“五统一”管理(培训、调配、着装、流程、行为),并通过定期考核与激励机制,持续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

数据显示,该科室45张“无陪护”病床自运行以来,患者满意度达98.7%,投诉率下降76%,真正实现“家属放手、患者安心”。

人文温度

从“治病”到“疗心”的跨越

在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无陪护”绝非冰冷的流程执行,而是充满温度的情感联结。护理团队将“HEART”与“CICARE”沟通模式融入日常,为每位患者建立“爱好标签”——有人喜欢听粤剧,有人爱聊家常,护理员交接班时逐一记录,确保关怀延续。

68岁的乳腺癌患者黄女士最初对“无家属陪护”心存疑虑,但入院后,护理员不仅协调定制软烂餐食,还通过“火龙罐”中医疗法改善其失眠症状。护士长更主动带她观摩其他患者的照护实景,用病友亲身经历打消顾虑。“比家人照顾得更专业、更贴心!”黄女士出院时感慨。另一名术后患者梁女士则通过护理员的每日视频连线,让女儿远程参与康复进程,“既不影响她照顾外孙,又能让我安心治疗”。

此外,科室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康复工坊等活动,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这种“医疗+心理+社会”的全人照护模式,让患者在专业治疗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成为提升就医体验的关键一环。

下一步,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乳腺科计划进一步扩大“无陪护病房”覆盖面,并探索“居家延续照护”模式,通过远程指导帮助出院患者适应家庭康复。“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人性化的服务,为全国‘无陪护’病房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让更多家庭从奔波劳碌中解脱。”科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革命,正在重新定义医疗服务的温度与效能。

科普撰文/供图: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乳腺科护士长黄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