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头晕主要是根据不同的证型来进行的。

一,肝阳上亢型
- 症状:头晕目眩、耳鸣、头目胀痛,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加剧,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
-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方剂常用天麻钩藤饮,药物如天麻、钩藤、石决明等可以平肝潜阳,黄芩、山栀能清肝泻火。
天麻钩藤饮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1. 方剂组成及剂量(参考)
- 天麻9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8g、山栀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
2. 功效
- 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可改善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3. 方解
- 天麻、钩藤、石决明:天麻平肝息风,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且钩藤后下以免久煎破坏有效成分;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三药合用平肝息风之力较强,是方剂的主要部分,针对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而设。
- 山栀、黄芩:山栀泻火除烦,清热利湿;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者清泻肝热,以折其上亢之阳。
- 川牛膝:引血下行,使上亢之阳归于平复,且能活血通经。
- 杜仲、桑寄生、益母草: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益母草活血化瘀。这些药物起到补益肝肾、活血的作用,既考虑到肝肾阴虚的本,又顾及了瘀血等病理因素。
- 夜交藤、朱茯神:夜交藤养心安神;朱茯神宁心安神,二药用于改善失眠等心神不宁的症状。
4. 用法
- 水煎服。石决明先煎,钩藤后下。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不过,具体使用剂量和用法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
二,气血亏虚型- 症状:头晕目眩,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唇甲不华,心悸少寐。
-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是常用方剂,其中的人参、白术、黄芪等可以健脾益气,当归、熟地等能补血养血。
归脾汤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1. 方剂组成及剂量(参考)
- 白术9g、茯神9g、黄芪12g、龙眼肉12g、酸枣仁12g、人参6g、木香6g、甘草3g、当归9g、远志6g。
2. 功效
-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心脾气血两虚证和脾不统血证,能够改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盗汗、体倦食少等症状,对于便血、崩漏等脾不统血所致的出血症状也有治疗作用。
3. 方解
- 人参、黄芪、白术、甘草:人参大补元气,为君药;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与人参相伍,增强补气之力;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甘草调和诸药,且能补中益气。四药合用,补脾益气,使气旺而血生。
- 当归、龙眼肉:当归补血活血;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二者主要用于补血养心,辅助人参等补气药,使气血互生。
- 茯神、酸枣仁、远志:茯神宁心安神;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远志安神益智,交通心肾。这三味药用于治疗失眠、心悸等心神不宁的症状。
- 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因为大量的补气养血药物容易导致气机壅滞,木香能使气机通畅,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和发挥作用。
4. 用法
-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具体剂量和用法可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三,肾精不足型- 症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健忘,发落齿摇。偏阴虚者,还会有五心烦热、盗汗等;偏阳虚者,会出现畏寒肢冷等。
- 治法:偏阴虚者,滋补肾阴,方剂可用左归丸;偏阳虚者,温补肾阳,右归丸比较合适。左归丸中的熟地、山药等能滋补肾阴,右归丸中的附子、肉桂等可温补肾阳。
偏阴虚者,滋补肾阴,方剂可用左归丸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1. 方剂组成及剂量(参考)
- 熟地黄24g、山药12g、枸杞子12g、山茱萸12g、川牛膝9g、鹿角胶(烊化)12g、龟板胶(烊化)12g、菟丝子12g。
2. 功效
-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用于真阴不足证,可缓解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等症状。
3. 方解
- 熟地黄:为君药,滋补肾阴,填精益髓,大补真阴,是滋阴的主要药物,为整个方剂奠定滋阴补肾的基础。
- 山茱萸、枸杞子、山药、菟丝子:山茱萸补肝肾;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山药补脾养胃,补肾涩精;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这四味药辅助熟地黄加强滋阴补肾的作用,同时兼顾肝肾脾,使滋补的作用更加全面。
- 鹿角胶、龟板胶:鹿角胶温肾助阳,益精养血;龟板胶滋阴潜阳,益肾健骨。二者为血肉有情之品,能峻补精血,且鹿角胶偏于补阳,龟板胶偏于滋阴,二者合用体现“阳中求阴”的思想,使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
- 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能引导诸药直达下焦肝肾,同时还能防止滋补药物过于滋腻。
4. 用法
- 一般是口服,将方中的鹿角胶、龟板胶烊化后,与其他药物一同服用,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不过,具体服用方法和剂量可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
偏阳虚者,温补肾阳,右归丸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1. 方剂组成及剂量(参考)
- 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烊化)、杜仲12g、肉桂6g(焗服)、当归9g、制附子6 - 9g(先煎)。
2. 功效
-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可以改善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等症状。
3. 方解
- 附子、肉桂:附子大补元阳,逐风寒湿邪;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二者为君药,共奏温补肾阳之功,是方剂中温阳的核心药物。
-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当归:熟地黄滋阴补血,填精益髓;山茱萸补益肝肾;山药补脾养胃,补肾涩精;枸杞子滋补肝肾;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当归补血活血。这些药物为臣佐药,有温肾阳、滋肾阴、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体现“阴中求阳”的配伍思想,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 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能温肾助阳,益精养血,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
4. 用法
- 先煎附子1 - 2小时,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鹿角胶烊化冲服。一般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不过,具体的剂量和用法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
四,痰湿中阻型- 症状:头晕头重,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
- 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代表方剂,半夏、白术能燥湿化痰,天麻可平肝息风,茯苓等能健脾利湿。
半夏白术天麻汤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1. 方剂组成及剂量(参考)
- 半夏9g、天麻6g、白术18g、茯苓6g、橘红6g、甘草3g。
2. 功效
- 化痰息风,健脾祛湿。主治风痰上扰证,可改善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等症状。
3. 方解
- 半夏:为君药,其性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能够消除体内的痰浊,针对风痰的“痰”这一关键因素进行治疗。
- 天麻:为臣药,平肝息风,止眩晕。天麻与半夏相伍,半夏化痰,天麻息风,共同治疗风痰眩晕。
- 白术、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通过健脾来减少痰浊的生成;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辅助白术增强健脾祛湿的功效,从根源上杜绝痰浊的产生。
- 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有助于半夏化痰,并且能使气机通畅,缓解胸膈痞闷的症状。
- 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并且可以和中,使各药物相互配合,发挥更好的药效。
4. 用法
365建站
- 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不过,具体的剂量和用法可能会因病情、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而调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实际治疗中,中医师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身体情况进行灵活加减药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