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
弘扬经方的现实意义
图片
图片
概 说
尊敬的陆卫民教授,尊敬的黄煌教授,各位同仁!很有幸参加今天的大会,并且跟大家分享一些有关经方的认识和经验。刚才陆主任介绍了我的情况,好像我跟经方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我曾经担任过我们学校伤寒论教研室陈亦人大师的助教,当时是在20多个留校生当中考核,我被陈教授选中。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到了心理学的教学岗位上,非常遗憾,不然也能跟黄教授一起并肩战斗了。
多年来因为跟黄煌教授私交也很好,对他的治学文章也很敬佩,再加上我的学习出身,所以我一直关注经方的发展。有一点个人的看法,可能有点惊世骇俗,但是我愿意跟大家分享。我讲的题目是《弘扬经方的现实意义》。
“弘扬”这个词一般用在政治方面比较多一点,比如“弘扬什么什么精神”,但是我觉得我今天要用在“经方”上,经方当得起。今天主要讲三点内容,一个是经方的历史地位,一个是国际经方的意义,一个是经方在中医教育中的意义,最后再提两点建议。
一、经方的历史地位
经方的历史地位不用我赘述,我就很简明地说几句。
1. 经方为众方之母
首先,经方为众方之母,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最欣赏黄煌教授这一点,就是“不争”,就把张仲景的《伤寒》《金匮》作为经方的内容,就沿着这个路走下去。事实证明,经方是汉代以前的集大成。黄煌教授研究内容的界定我认为十分准确,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经典之方”,其他的那些词都不一定要提了,就是“经典之方”。
2. 经方为传承之本
第二方面,经方为传承之本。讲中医继承创新讲了好多年,已经成为一句口号,或者是校风。但是说经方传承之本,它的本在哪里呢?
我认为黄煌教授文章中的一句话可以概括:“经方就是打开中医之门的密码”。我很赞同。经方,它的历史地位,它的经典之方,它的众方之母的属性,把经方认为是打开中医之门的密码,我认为是十分正确的。正因为它有密码的作用,它有基础的作用,所以学了经方以后、用了经方以后,就能看病。
下面我还要讲到对我们中医高等教育的一些反思。说到传承之本,我们传承什么?为什么经方能走向国际?都是跟经方的传承之本有关系。最能传承的东西我们拿给别人看,别人才能信服。
3. 经方为惠民之术
第三方面,经方为惠民之术。有学者总结经方的几大特点或者称为要素是:普、简、廉、效。
“普”:普世性,什么病都可以看,依据经方来化裁,适应面比较广。只有适应面广,它才有生命力。
“简”:简明,非常简明易学,无论是过去传统的中医学习,还是我们现在的中医学习,都是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开始。很简明,告诉你一个经方,你就能够化裁。
“廉”,廉价。经方用药比较少,五六味七八味,很少有超过10味的,对现在的生态我觉得也是一种保护。现在有的医生喜欢开大方,一下子30多味药,有的病人不了解情况,还认为能开大方的医生就是好医生。实际上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现在的土地资源有限,一个大方用经方可以够吃三剂。大方在生态上不符合我们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要求。
“效”,疗效。经方的疗效是公认的。张仲景之后的医生都是在这个主干上进行认定和变化,所以经方的历史地位是由这三点来奠定的,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部分。
二、“国际经方”的意义
1.国际医学交融中的经方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接下来谈“国际经方”的意义。首先是国际医学交融中的经方。2016年我们学校创办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标志着中医走向国际。我为什么这样说?有人说针灸不也出去了吗?针灸我不认为是中医,而只是中医下面的一个“技”,技术的技。针灸走出去不能代表中医走出去。方药走出去,才真正是中国中医文化走出去。
在这里我没有否定针灸的意思,但是我认为针灸走出去只是一个更细微的方面。有没有用?有用,非常有用。但是它不能代表整个中医文化,这是我的看法。恐怕有些针灸同道还不能认同。
2008年,我请到美国国防部首席疼痛学专家,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教授到学校来做讲座。他告诉我,美国军队里面非常需要针灸医生。在他们的航空母舰上,针灸师的年薪是60万美金。所以针灸是有用的,但是不能代表中医。
中医走向国际,经方是前驱。经方为什么是先驱?经方走出去的路径是怎么样的?经方走出去,它必须是有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渗透为先导。中医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要叫中医走出去,我们说经方为先驱,你要叫国外人接受我们中医,先接受的应该是文化。文化得以传播,大家才能够真正认识到中医的内涵,才能接受它的内涵。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西方用文化侵略中国(我有意用“侵略”这两个字)。一百年前基督教进来以后,先在农村里盖教堂,把文化传播过来。老百姓原来不信西医,小孩发烧了送一小瓶退烧的药水,喝了以后好了。老百姓慢慢觉得西方的一些东西非常好。西方文化进来以后,西方的医学也被接受了。而在这之前,大家都看中医不看西医的,后来西医慢慢地也被中国人接受了。文化作为先导,文化作为前驱,经方走出去也是这个路子。这叫文化渗透。
还有一个,要有效。你给人家一小瓶的退烧药水却热退不掉,那老百姓还是不相信。我们经方走出去如果没有效果,人家也不会相信。还有一个是可操作性,这是基础,尽量简化它的操作程序,学了后很快就能看病,这样兴趣就上来了。
所以我说,经方走出去,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渗透为先导。2009年,江苏省宣传部在凤凰台宾馆开了一个会,主题是“中医如何走向世界”。请我去,我觉得很为难,因为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就要求第一个发言。我说照今天这样的一个思路,中医不可能走出去。讲完以后我就离开了。他们后来告诉我,后面一片冷场,因为我讲得很有道理,照目前这个情况中医不可能走出去。首先是没有搞清楚中医为什么要走出去。连这个问题都没说清楚,那中医走出去有什么现实意义?比如我们家有好东西,我拼命塞给邻居吗?那不是傻子吗?所以经方要走出去的话,实际上是需要有很多内涵的。
全球第一家以经方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教育机构,国际经方学院的诞生,标志着大家的认识趋同了,认为在中医浩瀚的文化中,经方作为一支先头部队可以先走出去,起到一个先导的作用。成立以后在欧美开设了分院,在日韩扩大了影响,这些就不用我赘述了。
经方作为先导走出去,必须要有个先决条件。经方现在的成功只是初成,文化还没有跟上,否则代表中医走出去的经方还会更加地声势宏大。
一百年前美国把文化介绍到中国来,一直到现在文化输入都没有间断过的,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文化方面,认为美国的电影是好的,美国的歌曲是好的,美国的麦当劳也是好的,什么都是美国的好,这些也是文化。可这些文化跟我们中华文化比起来,我觉得简直差距太远,用“小儿科”都不够形容它的幼稚。
你们在座的很多人喜欢喝星巴克,我去过它的总部。星巴克的总部还不如我们家门口小吃部。只有七八张桌子,我是站着喝了一杯咖啡,权作体验。我想,就这么一个小地方,却影响了中国上亿人群啊。大家见朋友、谈事情会去星巴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中医想要走出去,除了继续扩大影响,我们还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建设。经方学院的成立是决策者高瞻远瞩的结果,但是要注意,经方的这种走出去它背后的文化背景。
2. 经方走向“国际”的实践探索
这里我要讲一讲黄煌教授的贡献与成绩。黄煌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说:“我的梦想还在继续﹣将民族文化瑰宝经方推向世界,这也是我矢志不渝奋斗目标。”这让我非常感动。几十年来,我关注着、我见证着黄煌教授在经方领域中的耕耘和呕心沥血。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我觉得是实至名归。所以从在国际上的影响,看到他把经方归纳为文字载体,比如说《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50味药证》等等。对于世界通过经方认识与接受中医进行了探索,而且达到了预期的成效。黄煌教授的书大家都很熟悉,有英文的、日文的,还有韩文的等等。这些成绩来讲,人家接受你的文化,有一个载体就是你的文字、你的著述内容,依照你的著述可以照着去做,做了以后有效果。
黄煌教授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数十年的耕耘。对《中医十大类方》我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一般人学中医学什么?很多人来跟我说:杜老师我想学中医,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个学校里的教授?很多大老板都说想学中医或想了解中医。我想说:我爱莫能助。因为你不能笼统地讲学中医,还有一个文化。
这些成绩就是黄煌教授对于经方的深入认识,把它简明的部分掘取出来,形成一个可供操作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这么一个文字载体,并用外文推向世界。这样才能说,中医为世人所接受。
所以在著述方面,黄煌教授的贡献我认为是非常了不起。老百姓学会十个方子,学会50个药,就能看病,很开心。就等于说,炒股我告诉你什么都不要学,我教你三招你就能赚钱,就是那个感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著述起了很大的作用,是黄煌教授的贡献与成绩。下面我要讲的就是,在这个成绩之上,我们还要提出反省,还要继续深入地提出一些措施。
明确中医的文化属性。中医走出去的前提中华文化的传播。
有人提出来为什么是经方,为什么不是别的什么?
经方在中医体系中最具走出去的特质。并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能走出去的。我用“乱七八糟”这个词不是瞎讲的,因为中医当中有很多糟粕要扬弃的。我始终告诉学生,有很多东西都是糟粕。我们可能不在“三界”中,看得更清楚一点。经方是最具有走出去的特质,它体现了中医的精髓,简明易学、实效性与可操作性,在国外受众中产生良好的影响与接受度。
把中医搞得那么晦涩,搞得那么庞杂,连自己都不懂,能叫老外懂吗?
有的人疑惑50味药和十大类方够不够?你先别谈够不够。小孩蹒跚学步是怎么学的?一步一步走的。他如果有悟性,他觉得十大类方、50药好,他自己可以发展,他自己可以再去向纵深进军,再去探索博大的中医文化。
经方的精髓﹣﹣大道至简。符合我们中国文化的特色。越简单的东西越能为大家所把握的东西,越有生命力。
而且我还可以告诉大家,哲学的最高境界是“简化”。本来这个东西很简单,它在发展当中就变复杂了,变庞杂了。哲学要指导一个事物的发展,任务就是把庞大的东西简化。经常有人说“你不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就是这个意思。事物的整个发展,整个理念的发展都是由简到繁这样子不同层次的递增的。
我认为,经方就符合这些特点。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大家看儒释道三教,“三教”的提法不准确,我们就随俗提一提。道家就只有一个《道德经》,5000言。儒家啥也没有,一部《论语》还是学生记录的,当然很准确。有人说:别小看《论语》,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很简明。《论语》《道德经》我们都可以随时作为我们文化的积淀,来应对我们面前这个世界和具体而微的事物。
365建站但是外来的宗教有没有这个特点呢?没有。你们不知道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佛教不是我们本土的。大家想想看,提到《道德经》《论语》,我们在脑海当中可以一下子出现很多的句子、很多的人生哲理。佛教给我们什么简明的启示?没有。但是佛教绝不可以小觑的,它的经卷汗牛充栋,不得了,不是一卷、两卷。有一个《中华大藏经》,新修版收入了佛经23,000种。唐玄奘取经回来,他的团队除了吃喝拉撒以外,埋头在那里译佛经,到死20多年间也只译出了1700种,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这个就是说我们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和其他的宗教的一个区别,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都有这个问题。我有一本《圣经》,是浙江大学的一个著名教授送给我的。内容太庞杂,不便去记忆,也不便于发展,我也没能学好。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医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经方先行。
“
小结
经方是最具备走出去的特质。经过黄煌教授的努力,在经验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使得它的特质更加鲜明,所以我认为这个是很了不起的。
不要把经方走出去看得很简单,我们现在只是一个初步的成绩,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不主张中医整个走出去,而且有些东西也不可能走出去。
三、经方在中医教育中的意义
1. 中医高等教育中的经方教学
反思中医教育目前的现状:为什么学生不会看病?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找到症结,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的全国第一本高等中医教育的教材,《中医学概论》,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当时我们的老师,周仲瑛周老他们都学的这个内容。这本薄薄的小书培养出了十几位国医大师和院士,都是我们的高山仰止。
这本书早期我也见过,因为我做了两届学校校庆的总指挥。我也见过它的油印本,在我们档案室里。它的出版日期是1958年,短短三年时间的发行量达一百万册。这难道意味着我们国家有100万名中医吗?不是的。文化啊!我们的前任老书记是学工科的,他说在上大学时就买过这本《中医学概论》,他说我是当做文化来读的。这句话讲得我肃然起敬,而且让我醍醐灌顶。
我们要反思现在的中医高等教育,不能按照西医的门类分成针灸科、推拿科、火罐科。
我有一个中学同学,美国的张季教授,大约是在2001年或者是2002年回国,我请他给我们心理专业的学生讲课。有人不解。我就跟他们讲,各位同学你们是中医药大学的心理学院,难道你们不应该了解一下中医吗?不应该了解一下中医怎么在国外生存吗?如果中医能在国外生存,那就证明我们中医有生命力。在张季教授演讲过程中没有一个学生看手机。
张季教授用的是经方思路,也就是纯中医的思路。在国外是一个诊所,看病必然是全套的,针灸、推拿、火罐、方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方为什么能走出去,为什么我要把经方提高到对目前中医高等教育的反思的高度?我们都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些答案。
再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加强临床和教育学的衔接。经方是讲究时效的,学了一个方子马上就可以看病。我们上学的时候,下了课以后就在宿舍里讨论,互相把脉,互相看舌苔。我们那时候就是这么学的,衔接非常紧密。我们开门办学,还到农村去一年,张谷才教授带着我们去看病人。这样的一个衔接使我们增加了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增加了对中医的认识和了解,增加了对中医疗效的亲身体验感,所以我们很多人出来,都有一点成绩,就是这个原因。
最重要一点,就是营造学习的环境与生态。我们现在的中医学生在学校里上完课以后干什么?我搞心理咨询的太了解了,但我不在这里展开来说。他们不干复习或者探讨中医的事情,而是干别的事儿,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但是在学校里有这样一些教授,他们把中医事业视为己任、视为自己的生命。我们学校里,据我了解有黄煌教授的经方读书会。这个读书会不光是读书,同时是探讨经方的方药。还有一个就是陈仁寿教授的青囊读书会。教授们如果出去上一个晚上的门诊,起码可以挣很多钱,但是他们不,他们要无偿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中医后学,我认为他们是我们中医教育事业的脊梁。而他们所采取的形式也是值得我们其他中医老师效仿的。
2. 经方对民间中医恢复的孵育作用
民间中医恢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是存在的,偏远地区、农村地区恢复民间中医的存在势在必行,群众需要民间中医。这类中医更加需要简明实用的经方教材,经方是他们成长、生存、行医的依靠。“有是证,用是方”,疗效是硬道理,需求是软实力。
四、几点建议
1.重视经方在中医文化普及中的作用
哲学是统领一切的,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中国哲学史很久以来就认为中医哲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提出要一分为二。我们中医不是有阴阳两端吗?这就不是吻合了吗?
“掌握中医知识与技能曾经是个体文化修养的体现。”这句话你们千万不要小看,为什么有100万人去买《中医学概论》?看电视连续剧,很多文化人都会一点中医。为什么?有文化底蕴啊。他们把中医当成文化,他能不能给人看病呢?也能给人看病,但是他轻易不出手。高人!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我们经方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比如,中医文化的普及是中医事业生存的基础。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看中医?因为没有文化支撑,没有文化宣传。开发系列经方科普著作,普及中医知识,起到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作用。各种形式科普产品、读本、图书、游戏等,这些形式都有待于开发。
用小画书、小漫画书的形式,一卖几十万册。有一本书,叫《农民家中的医生》。为什么提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我的卫生部高级师资班进修的一个同学,后来当了宁夏区的农工组委,享受副省级待遇,叫戴秀英,这是她主持编辑的一本书。
图片
宁夏地区穷到什么程度,你们无法想象,因病返贫非常普遍,所以她就做了这个工程。这个书380页,10块钱,不赚钱。扶贫队下乡的时候就背着这个书每家送一本。再猜猜看发行了多少册?200万册。这个工作我们经方不能做吗?西医能做我们不能做吗?我说的观点和建议,都是有依据的。
2.履行'国际经方学院'职责与使命
做足“国际经方”文章。言下之意现在还没做足。设立国际经方实体的规划,助推经方走出去的系统工程驶入快车道;世界择地设立国际经方分院,聘请当地资深中医师参与合作与经营;经方教学与培训得到“WHO 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的支持;设立经方实体诊疗机构(分院的附属诊所);经营经方方药产业。我们把好东西往外拿,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拿出好东西来,不收钱的?阿拉伯世界石油不是白给你的,对不对?我们的经方也要做产业,也要增加收入。
结 语
未来的世界:文化趋同;医学趋同 -- 世界大同而小异。我们人类的基因差异变得越来越小,这就是一种趋同。现在因为政治的、经济的,甚至灾难性的事件,全球经历着大移民、大迁徙,面对着百年未见之大变局。这些人移民以后,他们的后代、他们的基因扩大到全球。
弘扬经方不仅有现实意义,引领中医全面为地球村的邻居们认识和接受。而且经方将作为中医文化中的长河,它的理法将丰富与改善现代医学的认知与临床思维。它的理法方药将泽被众生,造福桑梓,惠及人类。
这里有一个讲法,我们把经方拿出去,我们不是白给,我们是文化渗透。西医现在来讲,它的一些医疗的成果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的基础上,今天弄个好药,明天弄个好器材,我们全盘接受。
我们中医拿出去以后跟它融合以后,我们可以告诉他:你的思路是不对的,你的思路是可以改善的。你需要学习我的中医,我们还有这个作用。经方可以作为代表,以弥补和平衡西医的错误做法。赶尽杀绝是正确的吗?现在大家都慢慢清楚了。不正确怎么办?中医啊。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中医更有利于人类的健康,更有利于世界医学的整合。
我们的经方前途是无限光明灿烂,我们的中国文化必将对世界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