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52岁的张先生半年前确诊为晚期结肠癌,开始接受化疗。起初效果显著,肿瘤明显缩小,但第三次化疗后,他的白细胞计数骤降至1.8×10⁹/L(正常值4~10×10⁹/L)。乏力、反复低烧、口腔溃疡接踵而至,医生建议打升白针,但张先生听说升白针会引发骨痛,犹豫不决。
主治医生评估后,建议他在化疗后根据情况使用升白针,化疗前中后联合升血调元颗粒等有升白细胞作用的口服药,来稳定、维持白细胞数量。坚持用药2个月后,张先生的白细胞稳定在3.5×10⁹/L左右,乏力减轻,食欲好转,顺利完成了后续化疗。“没想到中药真的能帮到我!”张先生感慨道。
化疗是晚期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副作用常让患者苦不堪言。其中,白细胞减少症是化疗后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化疗后免疫力骤降,感染风险飙升,甚至可能被迫中断治疗。如何科学应对这一难题?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图片
一、不可忽视的问题,化疗后白细胞减少
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误伤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导致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当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4×10⁹/L)时,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反复感染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数据显示,65%-85%的化疗患者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这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延长住院时间,更增加家庭支出的治疗费用。所以,临床医生经常反复叮嘱化疗期间的肿瘤患者尤其重视提升白细胞、增强免疫力这个关键问题。
图片
二、升血调元颗粒:“升白利器”
升血调元颗粒并非新药,它源自中医经典方剂“升血调元汤”,由鸡血藤、骨碎补、黄芪、党参等8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血、补肾健脾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它的三大科学价值:
1. 提升白细胞,重建免疫防线。
一项针对65例晚期肠癌患者的研究显示(参考文献1):
联合化疗组(化疗+升血调元颗粒)的白细胞恢复速度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组;
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明显改善,说明药物能有效调节免疫功能;
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如精神状态、食欲、睡眠)显著提高。
2. 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实现“增效减毒”。
化疗常伴随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升血调元颗粒通过多靶点调节:
促进骨髓造血:骨碎补、鸡血藤等成分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加速白细胞生成;
保护胃肠道:黄芪、党参健脾和胃,缓解化疗导致的食欲不振;
降低感染风险:免疫功能的增强减少了继发感染概率。
3. 科学验证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升血调元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参考文献3)表明: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精准控制药物成分;
主要活性成分柚皮苷含量稳定,确保每批次药效一致;
不含苯类有毒溶剂,用药更安全。
图片
三、如何正确使用升血调元颗粒?
1. 适用人群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肠癌患者;
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的肿瘤康复期人群。

2. 用法与疗程
常规剂量:每日2次,温水冲服;
365建站建议从化疗前1周开始服用,持续至化疗结束后2-4周;
具体用药方案需遵医嘱,根据血常规指标调整。
3. 注意事项
避免与浓茶、咖啡同服,以免影响药效;
若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立即停药并就医;
糖尿病患者需关注颗粒剂中的辅料含糖量。
图片
四、升血调元颗粒+科学护理:效果翻倍!
药物疗效的发挥离不开日常护理的配合。结合《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护理要点》(参考文献2),我们总结出以下关键措施:
1. 饮食调理
高蛋白饮食:鸡蛋、鱼肉、豆制品促进造血;
补血食材:红枣、枸杞、黑芝麻搭配升血调元颗粒,事半功倍;
避免生冷:减少肠道感染风险。
2. 环境与心理支持
保持病房通风,定期消毒;
家属多给予鼓励,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
3. 感染预防
每日监测体温,发现发热及时就医;
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漱口,预防溃疡。
化疗是一场持久战,白细胞减少是必须跨越的障碍。升血调元颗粒凭借其“升白+免疫调节”的双重优势,成为许多患者的“救命稻草”。但需牢记:中药需辨证使用,患者务必在肿瘤科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任莉莉等. 升血调元颗粒对晚期结肠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河北医学杂志, 2014.
[2]钟薇.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护理要点. 中国医药导刊, 2021.
[3]袁春平等. 升血调元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中国现代中药, 2014.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