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保健 《静坐气功——因是子静坐法汇编》02

发布日期:2025-04-01 09:24    点击次数:70
365站群VIP

图片

365建站《静坐气功》02——因是子静坐法汇编上接 《静坐气功——因是子静坐法汇编》01译文静坐法这种养生术,就是我国古代所说的内功。古代的保健养生学术分为内功和外功两种,医术是用药物和石针来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养生术则是用内功和外功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国古代已创造了静坐养生法,后来失传了。从前那些练外功的人多是没有理论知识的,而练内功的人,又多是讲神仙方术的道士,他们宣传阴阳、五行、八卦、炼丹等玄学,于是养生术就沾染上了神秘的色彩,因此不受古代有权位的官绅阶层所重视和提倡。凡世间的事物,只要我们能长期地努力去研究,就必定能掌握它的真理和客观规律,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地方,所谓神秘者,那是我们的知识太浅薄,而又不肯去刻苦研究,凡遇到不可理解的东西,大家就视为神秘,我们自已也跟着别人神秘起来了。我幼年多病,20岁以前就开始研究静坐法,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我就进行实地锻炼,一直坚持到今天,已经18年了,现在收到了很大的效果,不仅我患的各种疾病都痊愈了,而且精神日益健旺。为了总结经验,我很早以前就想用科学方法来解释静坐法的功理、功法,以便推广应用。但是由于自己钻研还不够深透,所以时写时停,没有成书。这并不是我自私保守,而是想等待我研究有更多的心得后再编写完成。最近我听说日本的冈田虎二郎和藤田灵斋两位气功师提倡静坐法,招收的门徒有几万人。冈田所著的《冈田式静坐法》和藤田所著的《藤田式息心调和法》两本关于身心强健秘诀的书,畅销国内外,一版再版,重印了数十次之多。我阅读了这两本书后,不由衷地发出了慨叹:日本冈田和藤田所倡导的静坐法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不过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术而已。他们二人所著的书,也是根据我国古代医学、养生、武术等书籍中所记载的理论而写成的,但是他们能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道理来解说静坐法的功理和功法,一点不含神秘的色彩,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激发了我著书的决心。从这件事又使我联想到我国学术风气问题,很值得我们忧虑。因为我国的民间风尚不够好,凡在学术上有了创新,获得了与众不同技艺,往往视为自己的机密,不肯公诸于众,让大家来推行,所以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绝技失传了,但是日本人民的学术风气则与我国不同,他们凡有发明创造都公开出来让大家去实践,在实践中继续改进提高,其结果在学术上的发展就超过了我们。如我国的外功,其中较简单的有“八段锦”;精良的有拳艺,都因为视为神秘,不肯公开研究,以至学与用不能结合,能操练的人不懂理论,懂理论的人又不能操练。在明朝末年,有一位拳师名叫陈元斌,流亡到日本,将中国徒手搏击的武术传授给福野七郎和左卫门等人,日本人民进一步加以研究,现在发展成为丰富多彩的“柔道”,但我国的摔跤技艺仍然如故,没有多少变化。内功一般可以健身祛病,工夫深的可以延年益寿。但是也因为秘而不传,所以不能发展创新。但是日本人民则不然,大学里的讲师、学生,不分男女老幼,都一齐参加学习静坐法;学校还开设有静坐法课程;大学生组织了静坐会。啊!他们的学术风气是多么的昌盛。相比之下,我们又如何呢?由于我国在学术上有保守思想,使内功临近失传,真令人叹息啊!我著这本书的立论,一扫过去那些神秘怪异之谈,而是根据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等科学原理加以阐明的。书中所说的功理、功法,也是经过我在练功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关于“正呼吸法”我参考了冈田的学说。至静坐法怎样才能“成道”,我在书中没谈论,因为我的工夫还未达到上乘,不敢以空谈虚玄之词来欺骗读者。我国的学术风气很不好,对一些学术问题,不是去深加研究,探索其真理,而是人云亦云,盲从、被动,眼光短小,有始无终,这是一种敗坏国家的不正之风。我倡导的静坐法,如果能象战国时名医扁鹊用药治病一样,可以使人民健身祛病,延年益寿,就是我最大的愿望。是否能达到目的,就用这本书来预测它的成果吧!民国三年(1914年)冬月因是子第一章 静坐法之原理一、人类之根本老子(注释:老子:相传是春秋时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做过周“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书,用'道’来说明万物之演变。)之言曰:“夫物芸芸(注释:芸芸:众多。)各复归其根”。此言万物之各有根本也。相彼草木(注释:相彼草木:相(xiang向)观察一草一木。),由胚而芽,由芽而干、枝、茎叶,畅茂条达(注释:条达:有条不紊。),小者寻丈(注释:小者寻丈: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形容小树矮到一丈。),大者干霄(注释:大者干霄:形容大树高到云霄。),问其何以至此?孰不曰(注释:孰不曰:谁人不说。)根本之深固耳。盖草木之根本敷畅,斯能吸收土中之养料以运行于干、枝、茎叶,而获生成,此人人所能知也。然则人类之生有几千万年,发展至今,自其大者观之,亦万物之一耳,既有生命,必有根本,无可疑也。草木之根本,人人能知之,能道之,人类之根本何在?则知之者鲜也。虽然不难知也,物之生,其始皆为细胞,人由女子之卵细胞与男子之精细胞结成胎体,犹草木之胚也。胎在母体中,其初生也,一端为胎儿,一端为胎衣,而中间联以脐带,孕育十月,至脱胎以后,而脐带方落。以此推之,可知人类胎生之始,必始于脐,脐即为根本也。培养草木之根本,则以肥料灌溉之;培养人之根本,当以心意之作用灌溉之,静坐者,即以吾心意得行其灌溉之时也。二、全身之重心人生之根本在脐,吾既言之也。古之有道之士(注释:有道之士:指讲养生修道的人。),盖早知之,故有修养“丹田”(注释:丹田:本为道家练功术语。中医针灸穴位指腹部脐下的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住为丹田。晋代葛洪著《抱朴子》说:“丹田有三:在脐下者为下丹田;在心下者为中丹田;在两眉间者为上丹田。”道家经书《黄庭经》说:“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房之中神门户。”梁丘子注:“男以藏精,女以约血,故名门户。”近代气功家对丹田的解释更是众说纷纭。不仅有上、中、下丹田之分,还有前丹田、后丹田,内丹田、外丹田等说法。上丹田有的指印堂(两眉间)、有的指祖窍(两眼间);中丹田有的指脘中,有的指脐部;下丹田有的指脐下4.3厘米(一寸三分)、有的指会阴。因是子不叫丹田,而改名为重心。重心安定则精气流畅,精神愉快,能行动持久,高度入静。他指的丹田位置是脐下腹部,“意守丹田”即是排除杂念,把思想联系着丹田一点,由入静而达到无念的境地。(丹田位置见本书图六))之法。“丹田”者亦名气海(注释:气海:中医针灸的穴位名称。见《针灸甲乙经》卷三。属任脉。位于腹正中线脐下5厘米(一寸五分)处。又一种说法指膻中。《灵枢·海论》说:“膻中者,为气之海。”),在脐下腹部是也。吾之著此书,意在发挥平素之心得,以科学理论解说之,决不至参以道家铅汞之说,故不取向者(注释:向者:以往的。)“丹田”之名称,而名之曰重心。物理学之公例(注释:公例:一般的规律。),凡物重心定则安,重心偏则倾。百尺之塔,凌云之阁,巍然独峙而不倚(注释:不倚:不偏斜,不偏不倚。)者何故?曰惟循重心之公例故耳。悲哉!世俗之人,不知反求其根本,而安定其重心,终日营营(注释:营营:众多。),神明憧拢(注释:憧拢:憧{chong冲),搖曳不定。),至心性失其和平,官骸(注释:官骸:官能,有机体的器官功能。指身体形骸。)不能从令,疾病灾厄(注释:灾厄:厄,(e恶),灾难。),于焉乘之,殊可悯也。静坐之法,浅言之,乃凝集吾之心意,注于重心之一点,使之安定。行持既久,由勉强几于自然,于是全身之细胞,悉皆听命。烦恼不生,悦怿(注释:悦怿:怿(yi译)。喜欢、愉快。)无量,儒家之主静(注释:儒家之主静:儒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学派,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主张礼治,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在养生方西主张动静结合。《孔子家语》卷一说:“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宜乎。”《四书·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老氏之“抱一”(注释:老氏之抱一:老氏,指老子。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学派。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养生方面捉倡“清静无为”。《庄子·庚桑楚篇》说:“卫生之经,能抱一乎。”《遒德经》第十九章说:“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庄子主张“去知”“忘我”,他主张养生的方法要顺乎自然,去知才能心归于虚,方可乐享天年。《遺德经》第十章说。“专气致柔,能婴几乎。”因是子主张培养人之根本是静坐法的主要目的,大概也受道家养生学说的影响。《道德经》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佛家之“禅观”(注释:佛家之“禅观”:佛救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为古印度释迦牟尼所创立,其基本教理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断除烦恼成佛为最终目的。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到了隋唐时期,产生了天台、华严、禅宗、密宗、净土、唯识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许多宗派,佛教思想对于我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养生之道都有一定影响。禅、是佛教用语,就是习定,意译为“静虑”。“坐禅”,就是静坐。观、就是观照,达到“明净'状态。“禅观”是佛家修行方法之一。即指静坐敛心、明心见性,四大皆空,五蕴无我,达到身心“轻安”的境界,构成“心专一境”的观想。),命名各异,究其实无非求重心之安定而已。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