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补阳的概念,我觉得很多人没有很好地理解清楚,都是笼统地说补阳。阳虚其实有不同,一个就是阳虚涉及的方面不同,比如我们说的肾阳虚,肾阳虚说到很重了,包括像通脉四逆汤、回阳救急证这一类,它本身也有肾阳虚,那这类都是要回阳救逆了,那也叫阳虚了。但有些阳虚,只能说肾阳不足,不足与虚衰是有区别的,但都是叫肾阳虚,所以层次不是很清楚。肾是藏精化气的,在藏精化气当中,功能衰退了,肾精不足,肾气不足,可以是肾精里面偏于阳的方面,或者是偏于阴的方面,按阴阳学说它不能制约对方,造成相应的虚热或者虚寒现象的出现,那这个时候分别是肾阴虚、肾阳虚了。具体来讲,比如说肾阳虚,可以表现为一身热量来源的减弱,因为肾阳是人体热力来源的根本,五脏阳气非此不能化,都根源于它。肾阳温煦对全身比如体温方面的影响:肾阳虚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等等。那肾阳虚还可以引起生殖系统变化,阳痿不育,或者不孕或者滑泄等等,都属于在某一个方面,或者火不生土,造成泄泻,甚至于滑脱,完谷不化,这种下利清谷比它光是脾阳不足的泄泻更深一层。这说明肾阳虚有具体的不同的侧重。
那针对的治疗方法呢?肾阳虚程度不重偏于某一方面的,那我们温肾助阳。如果肾阳虚程度重了,可以温肾壮阳,壮阳比助阳肯定要重了。再严重了引起全身的阳气虚衰,要回阳救逆,这是针对病机,层次不同的。所以有些同学学基础课的时候往往有这种疑问,诊断学上虽然没有讲到很多具体层次,但是它一些证型比较标准,方剂学上是根据方为主来归纳它的功效。一到比如说肾气丸,那就是温补肾阳,温补肾阳说明针对什么?针对于肾阳虚。那肾阳虚涉及的面很广了,学生说那肾阳虚不是四肢厥逆吗?怎么他不那么怕冷?周身恶寒都还没有说,只说身半以下常有冷感,也只能说明肾阳有不足。比如肾气丸证,这个证的使用侧重在这种阳气要化水,要温化水液。作为肾气丸主治的肾阳不足主要是水液代谢障碍,在这方面是个重点。因为肾阳在人体具体起作用很多,那要遇到肾阳虚,火不生土,形成脾肾阳虚的这种泄泻,这个方能不能用?肾气丸有补肾气、温肾阳的作用,但是这不是突出的,它针对性没有那么强。相应的这方面,用右归丸这类,对命门火衰,对于火不生土这个病机的针对性略强一些,温肾壮阳力量大一些。
治疗阳虚证的方剂,也不都在一个层次,针对着阳虚涉及的不同方面和阳虚的不同程度。
作为中焦虚寒,脾胃阳虚,这类治法已经在温里剂里讨论了。作为补阳方的配伍,或者针对肾阳不足,肾阳虚衰为主的方剂,当然一般是以温肾阳药为主。在温补肾阳的方里,补阳药一般和补阴药要相结合,体现一种“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特点。而且这种温阳药和补阴药相结合以后,也可以避免补阳药太温燥。阴阳双补,相互结合以补阳为主,服用时间可以较长。另外,补阳方往往要结合一些利水渗湿药。是考虑阳虚之后,阳不化气,造成水湿壅滞,在增加温阳化气力量的同时,产生的病理产物——湿浊,要通过利水渗湿排出,这是常用补阳方的用药特点。
图片
图片
肾 气 丸
(《金匮要略》)
【组成】
干地黄八两(240g)
薯蓣(即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各120g)
泽泻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各90g)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各30g)
【用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6g),日再服。
图片
图片
【功用】
补肾助阳。
【主治】
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肾气丸是古今名方,临床应用面也很广。中药出口到国外,肾气丸是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到美国,在食品店里经常能看到肾气丸,人们都很熟悉。
图片
图片
病机分析:
这个方从病机来看,主治应该说是肾气不足。同时从病机来看,它重在水液代谢障碍,具体的病理机制应该说肾阳、肾气不足。肾气丸针对肾阳还是肾气?历来都有争论。肾气是怎么产生的?肾阳蒸化肾阴产生肾气。所以肾阳有亏虚,必然影响肾气的化生。因为肾藏精,阴阳内育在肾精当中,那精直接就化为气,化的过程,在里面的肾阴肾阳,是肾阳蒸化肾阴,产生的肾气。所以肾阳有不足必然引起肾气不足。这里病理过程是肾阳不足了,气化无力了,不能蒸腾气化津液。气化无力造成什么呢?水液代谢障碍,那水湿就壅滞了。
肾气丸证治疗侧重在涉及水液代谢的障碍。所以从临床表现来看,有一定的肾阳不足,下半身常有冷感。肾阳不足,当然蒸化肾气不足,就说明肾精就有不足,那共同的肾虚症状像腰痛脚软,行步无力,腰膝酸软都有,不管肾阴、肾阳、肾精、肾气亏虚都有共同肾虚症状。下半身常有冷感,比一般人怕冷一些,这是反映肾阳有所不足的一般表现。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停,加上肾气不足,不能使关门开合,合而不开小便不利,开而不合小便反多,这都和肾阳、肾气不足有关。因为肾司二便往往要靠肾气司关门开合,要靠肾阳对水液蒸腾气化。至于教材上和《金匮要略》所提到的,能够治疗脚气、痰饮、消渴、转胞,实际上都和水液有关。中医讲的脚气,是指下焦阳气不足,不能温化,寒湿停滞,甚至于寒湿可以上逆,少腹不仁。这种寒湿也要靠温化和渗利,所以这个方里温化、渗利这个结构都有。消渴,作为下消来讲,可以偏阴不足,可以偏阳不足。讲到六味地黄丸的时候,它也可用于消渴。肾气丸治疗消渴,有人认为主要是治疗阳虚类型的下消,阳虚水液不化,津液不能很好温化,津不化气上承造成口渴欲饮。张景岳很喜欢用这个方治消渴,他解释说,多渴、多尿,消渴,是阳虚不化,津液直趋下注不能化气,从水道直趋下注,尿很多,阳虚不化。或者都不能化成津液,所以用这个方,它有温阳化气作用。又可以排出湿浊,使关门开合,所以它可以治疗消渴。痰饮是水湿壅滞,这个方有温阳利湿作用,对于这种痰饮内停,治疗是标本兼顾的。转胞又叫胞系了戾,说穿了就是现在说的输尿管扭曲了,说妊娠小便不利,胎儿压迫输尿管造成小便不利,这个方有温阳利水作用,用泽泻、茯苓利水,所以可以用于转胞妊娠小便不利。以上临床证候、病种不同,但是异病同治,病机相似,都是阳虚不能温化,水液代谢壅滞。从舌象、脉象来讲,舌淡而胖,苔白。舌质淡是阳气不足,苔白也是偏虚偏寒。脉沉细弱,这都反映出阳虚,水湿壅滞。
图片
图片
治法:
这个方功用叫温肾助阳,有的说温肾阳,补肾气。
图片
图片
病机分析:
这个方里桂枝、附子虽然是温热药,但用量极小,要注意这个用量非常小,又做成丸药的。用量稍微一变,加味肾气丸、十补丸、桂附八味丸,都在它原来基础上用量大大改变了,那主治功用,相差很大的,所以要注意这个用量。附子、桂枝合起来作君药。附子温阳祛内寒,桂枝的特点是温通,要温阳化气,还可以温化水液。所以有些人随意把桂枝改为肉桂,它主治方向就变了,再加上桂、附用量一大,就侧重于温肾壮阳,主要治疗火不生土或者精冷不育、阳痿这些方面去了。
地黄、山茱萸、山药,三味药合起来主要性味还是偏温的,肾肝脾三阴并补。在这里它能够起到温肾作用,体现阴阳双补。到后世张景岳归纳为“善补阳者,阴中求阳”。这三味药作为臣药看。
泽泻、茯苓、丹皮是佐药,泽泻、茯苓有利水渗湿作用。考虑阳不化气,湿浊内停,排除病理产物。丹皮在这个方里有一定制约温燥作用,适合于服用时间较长。
图片
图片
配伍特点:
补阳药配补阴药,意在阴中求阳;大量补阴药配伍少量的补阳药,意在少火生气,鼓舞肾气,它起到鼓舞肾气的作用,并不是一种温肾壮阳,这是两个配伍特点。
图片
图片
辨证要点:
要点是一定的肾虚和水液代谢的紊乱。水湿壅滞主要表现为腰痛脚弱,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淡而胖,尺脉沉弱。在临床上我个人体会,舌质很重要,舌体淡胖嫩,反映出水湿壅滞,这个是使用的基本依据。至于畏寒,半身以下常有冷感,有一定的畏寒体现阳气的不足,肾气丸的原方用桂附量较小,适合于久服。化生阳气,以息相吹微微生火,体现《黄帝内经》的少火生气。这类阳虚水湿壅滞,往往病程较长,不可能速效。所以这样的配伍适合于服用时间较长,可以减少它的温燥。当然后来用这个多用丸剂。全国大点的药厂都生产这个中成药,有的是用肾气丸原方的附子、桂枝,本身量也小,遵照肾气丸原方来配,也有很多桂枝改肉桂,用量增大。所以你购买的时候必须要看它的组成,用的是桂枝还是用的肉桂。如果不是按这个配,用肉桂或者为了增加温阳甚至于壮阳力量而增加了桂枝、附子用量的,就不能够叫金匮肾气丸。
图片
图片
随证加减:
如果说肾阳不足较重,畏寒方面突出,应该增加温肾阳、温肾补精力量,补骨脂、杜仲、牛膝、枸杞经常用来针对由于肾精不足、肾阳不足造成的阳气不足,腰酸冷痛,遇劳加重,卧则减轻,脚心痛,这种是精不足,要增加温阳力量。由于本方能够调节水液代谢的障碍,所以用于尿频、遗尿方面,可以结合桑螵蛸、益智仁,也常结合缩泉丸或者桑螵散。如果阳虚造成精关不固,肾气不能固摄也可以增加收涩,芡实、金樱子、沙苑子都有涩精作用。
图片
图片
使用注意:
如果阴虚,虚热,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当然不能用,因为里面有桂附。如果肾阳不足,小便正常,说明水液代谢正常,这是一种纯虚无邪。如果纯虚无邪这个方不适合使用,那用右归丸或者右归饮这类只补的方剂。
图片
图片
【附方】
1.加味肾气丸(《济生方》)
附子炮,二个(15g)
白茯苓去皮
泽泻 山茱萸取肉
山药炒
车前子酒蒸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牡丹皮去木,各一两(各30g)
官桂不见火
川牛膝去芦,酒浸
熟地黄各半两(各15g)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大,每服七十丸(9g),空心米饮送下。功用: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主治:肾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加味肾气丸又叫济生肾气丸,在肾气丸基础上加牛膝、车前子温阳利水力量增大,治疗水肿。有的厂家生产的济生肾气丸也写成肾气丸,不写成济生肾气丸,所以就造成一些混乱。小便不利突出,原方肾气丸里边的利水力量小一些,济生肾气丸的利水力量要大一些。
2.十补丸(《济生方》)
附子炮,去皮、脐
五味子各二两(各60g)
山茱萸取肉
山药锉,炒
牡丹皮去木(各60g)
鹿茸去毛,酒蒸一钱(3g)
熟地黄洗,酒蒸二两(60g)
肉桂去皮,不见火一钱(3g)
白茯苓去皮
泽泻各一两(30g)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9g),空心盐酒、盐汤送下。功用:补肾阳,益精血。主治:肾阳虚损,精血不足证。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十补丸是肾气丸加鹿茸、五味子而成,是临床常用方。面色黧黑是阳虚水湿,水气上泛。我们在临床发现,在十补丸基础上,用补肾调肝结合,加调肝药柴胡、芍药,治疗中年妇女的面色发黑,面色黧黑、黑斑,加上有肾虚的特点者,效果挺好。为什么呢?这是结合柴胡、芍药这类调肝药以后,使得温阳补精药力能够通过调肝疏肝布散,肝的升发能够使肾精肝血濡养头面,所以十补丸基础上配调肝的药。用这个方法的确效果不错,先吃汤药后来做丸药。
图片
图片
病案举例:
我遇到的第一例面色黧黑的病人,是一名成都歌舞团演员,脸黑到不能上街,而且我也的确没有看过那么黑的。据她说开始是一些黑斑,以后慢慢发展到整个脸色黑,我整个用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是十补丸加上柴胡、芍药等,吃了汤药以后就配丸药,隔一段时间再吃一点汤药。颜色明显变淡了,但是由于太黑了,不可能恢复到她过去那样,能够戴个帽子上街,但是已经明显改善了。后来又遇到类似的一例,她不是满脸,而是额头和嘴唇两块产生了黑斑,慢慢在蔓延,我也用这个方法。她断断续续地吃,效果很明显,嘴唇旁边的那块消掉了,但是额头那块黑斑缩小到最后剩一点点怎么也消不下去。所以过去说十补丸治疗面色黧黑,肾水上泛头面这个从临床看是有根据的。
图片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