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指导 学术探讨 | 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辨证施治小儿脑瘫

发布日期:2025-04-13 14:49    点击次数:129

小儿脑瘫,又称儿童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年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中医治疗该病有丰富的经验,包括中药内服及外洗、穴位贴敷、针刺、艾灸、推拿等方法。本文介绍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辨证施治小儿脑瘫的经验。

图片

对小儿脑瘫的辨证施治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源于清·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是胶东柳氏医派3代人的智慧结晶。《小儿推拿讲稿:广意派传承录》是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代表性专著,由胶东柳氏医派集大成者、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代表性传承人柳少逸编著,为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临证之圭臬。本书以讲稿体例著述,以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拓展熊氏《小儿推拿广意》,立“摩法”“摩方”,立有摩方百余首,为小儿推拿创新之作。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宗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宗旨,补肝肾,强筋骨,益元荣髓,益智开窍。小儿脑瘫是高致残性疑难病,治疗周期长,难度大,因此柳氏广意派小儿推拿疗法区别于传统的单一疗法,采用推拿术与药物疗法相结合施治于临床,具有安全性高、治疗费用相对较低、依从性好、便于推广的优势。本法适用于12岁以下脑瘫儿童及发育迟缓者,6岁以下的低龄患儿疗效更佳。注意事项:智力、意识完全丧失者禁用。胎禀不足,肾元亏虚

 主症: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脚软、肌肉软),面色多苍白,舌质淡,脉细。

 证候分析:肾为先天之本,藏有先天之精,主生长发育。胎禀不足,肾元亏虚,则生长发育落后,形成五迟、五软及痿证。治法:益元荣脑,调补任督。处方:益元荣督九穴摩方合交通任督摩方加补脾土。组成:长强、腰俞、命门、筋缩、至阳、大椎、风府、百会、水沟、承浆、脾土。施术要领:于长强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尾骨尖下0.5寸,约当尾骨尖端与肛门的中点,揉300次。于腰俞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骶区,后正中线上,正对骶管裂孔,揉300次。于命门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腰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揉300次。于筋缩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揉300次。于至阳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揉300次。于大椎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颈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揉300次。于风府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颈后区,枕外隆突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揉30次。于百会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揉300次。于水沟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处,揉30次。于承浆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揉30次。于脾土施以直推法、补法,穴位位于拇指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500次。肝肾不足,阴虚风动

 主症:手足徐动,呈舞蹈样动作,头摆动不定,躯体震颤,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具有动摇特点的症状,称为风证,也称肝风内动。肝体阴而用阳,阴虚则阳亢,阳气升动无制致肝风内动。在儿童脑瘫病中,由于肝肾不足,下元亏虚,虚阳上浮,肝风内动,所以出现周身动摇特点的症状。由于肾阴不足,水火失济,心火偏旺,而见舌红,脉细数。

 治法:滋水涵木,育阴息风。

 处方:调达枢机摩方合交会八穴摩方加脾俞、肝俞、肾俞。

 组成:支沟、阳陵泉、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脾俞、肝俞、肾俞。

 施术要领:

 于支沟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揉300次。

 于阳陵泉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揉300次。

 于公孙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跖区,当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揉300次。

 于内关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腕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揉300次。

 于足临泣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足背第4、5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揉300次。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于外关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两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揉300次。

站群论坛

 于后溪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握拳时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揉300次。

 于申脉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揉300次。

 于列缺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揉300次。

 于照海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揉400次。

 于脾俞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揉400次。

 于肝俞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揉400次。

 于肾俞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揉400次。

脾肾虚弱,营卫失调

 主症:肌肉松软无力,不能站立,扶立时身体下坠,手软下垂,不能抬举,口唇松软,不会咀嚼,少气懒言,面色无华,饮食少,舌淡苔白,脉细。

 证候分析:四肢痿废不用之病,中医称为“痿躄”“痿证”。《素问·痿论》有“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论,说明调脾胃在痿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阳明经多气多血,是五脏六腑营养的源泉,能濡养宗筋,宗筋主约束骨节,使关节活动灵活。若阳明经气血不足,则宗筋失养而弛缓,易发痿躄。口唇松软,不会咀嚼,少气懒言,面色无华,纳呆,舌淡苔白,脉细,皆为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不足的表现。

 治法:益元健脾,调和营卫。

 处方:治痿九穴摩方加补脾土。

 组成:气冲、足三里、百会、上巨虚、下巨虚、人迎、大杼、膻中、风府。

 施术要领:

 于气冲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腹部,脐下5寸旁开2寸处,揉300次。

 于足三里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揉400次。

 于百会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处,揉300次。

 于上巨虚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足三里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揉300次。

 于下巨虚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上巨虚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揉300次。

 于人迎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颈部,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缘,颈部动脉搏动处,揉30次。

 于大杼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揉300次。

 于膻中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横平第4肋间隙,揉200次。

 于风府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颈后区,枕外隆突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揉30次。

 于脾土施以直推法、补法,穴位于拇指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500次。

筋脉失养,风痰阻络

 主症:肢瘫,抽风,肌肉阵发性强直,僵硬,颈项强直,伴纳呆、腹胀,舌质淡,苔腻,脉沉弦或滑。

 证候分析:肝藏血主筋,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见肢体抽搐、强直、僵硬、脉弦诸症;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也为生痰之器,脾虚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而见纳呆、腹胀、舌淡、苔腻、脉滑等症。

 治法:疏肝健脾补肾,化痰开窍通络。

 处方:交五体摩方加补脾土、揉中脘、揉丰隆。

365站群VIP

 组成:阴陵泉、阳陵泉、申脉、照海、阴交、阳交、脾土、中脘、丰隆。

 施术要领:

 于阴陵泉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揉300次。

 于阳陵泉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揉300次。

 于申脉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踝区,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揉300次。

 于照海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揉300次。

 于阴交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上,揉300次。

 于阳交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揉300次。

 于脾土施以直推法、补法,穴位位于拇指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推500次。

 于中脘施以揉法、补法,穴位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揉300次。

 于丰隆施以揉法、泻法,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两横指,揉300次。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