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春雷乍响惊蛰到,脾胃调养正当时!

发布日期:2025-03-01 08:04    点击次数:68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随着一声春雷震响,寒意逐渐褪去,春日的温暖悄然蔓延,惊蛰节气已然来临,仲春时节就此拉开帷幕。

古人云:“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此时,自然界中冬眠的昆虫渐渐苏醒,大地的阳气开始涌动。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人体的脾胃之气也应顺应时节,活跃起来。因此,在即将到来的惊蛰时节调养脾胃,对身体健康意义重大。

365建站微信二维码

在中医理论里,脾胃并非现代医学中单纯的脾脏和胃这两个实质性器官,它涵盖了人体整个消化系统,大致相当于西医所讲的胃肠系统。当脾胃功能出现问题,也就是脾胃不和时,身体会发出诸多“信号”,比如腹胀、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睡眠质量下降等。

那么,在惊蛰时节,我们该如何调养脾胃呢?下面是杭州市肿瘤医院木兰荟中医护理团队陈蓉医生给大家带来的一些养生建议:

365站群

注重保暖,呵护脾胃

惊蛰时节,天气虽刚刚转暖,但气温依旧不太稳定。此时,保暖工作不可松懈,要防止外寒入侵身体,尤其要重点保护腹部。在穿衣、盖被时,一定要确保肚脐被遮盖好,否则脾胃受寒,容易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适当“捂一捂”,以身体感觉温暖且不出汗为最佳状态。

保暖不仅体现在外在穿着上,饮食方面同样需要注意。要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因为生冷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进而导致脾胃虚寒,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定时进餐,规律养护

中医推荐的三餐进食时间为:早餐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20:00。对于老年人以及部分脾胃功能减退的患者而言,可以适当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一天进食4-5餐较为适宜。一般人早午晚餐的能量摄入比例大致为1:2:2,每餐吃到七八分饱,自我感觉饥饱适中即可。

合理饮食,调养脾胃

《千金方》中提到:“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在春季的这段时间里,要少吃酸性食物,多吃甘甜的食物,这样可以滋养脾胃之气。像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等味甘的食物,都具有健脾的功效,常吃能够使五脏和谐。

同时,春季是万物生长萌发的季节,饮食上应尽量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容易助长阳气外泄,可能导致肝气过旺,进而克制脾土,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调节情志,促进消化

中医认为,情绪的变化对脾胃功能有着重要影响。过度忧虑、愤怒、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侵犯脾胃,从而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所以,吃饭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在情绪紧张或激动的状态下进食。可以在饭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情,饭后适当散步,帮助消化。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调节情绪,让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这对脾胃的养护非常有益。另外,适度的户外运动也有助于调养脾胃。像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这里为大家推荐还阳卧的进阶版——混元卧。

具体做法:姿势依旧是仰卧,两脚心相对,腿似环,两手要十指交叉并盖在头顶的百会穴处。

注意:通过练习混元卧不仅能使你快速入睡,还能养肾气,补气血,睡前十分钟感到睡意,即可慢慢恢复放回躺平时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