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3~56岁; 病程1~25天,发热37.5~39℃; 化验: 血白细胞正常者35例,12000-2200/mm³者65例; 肺部X线透视或摄片: 正常者25例,肺纹理增粗者58例,一侧肺叶或肺段有炎性阴影者17例; 退热时间: 最短1天,最长6天。
2.治疗方药与结果
金银花20g, 石膏30g, 黄芩12g, 桑白皮15g, 杏仁 10g, 桔梗10g, 炙麻黄6g, 麦冬12g, 生地12g, 柴胡12g, 元参12g, 大黄4g, 薄荷6g, 甘草6g
适应症: 发热、咳嗽,咯痰粘白或黄,口干口渴、小便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数。除上述共症外,若兼见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加连翘20g; 若微恶风寒,肺部X线检查有炎性阴影,可加淅贝母 12g, 瓜蒌皮15g; 若身热烦渴,咳嗽气粗,痰多黄稠,胸闷胸痛,脉洪数,肺部X线检查见一侧肺叶或肺段有炎性阴影,可加赤芍15g, 瓜蒌15g。
疗效标准: ①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晰; 化验: 属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 肺部X线检查: 属于细菌感染者病灶恢复正常。②好转: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听诊干湿罗音明显减少; 化验: 属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有所降低; 肺部X线检查: 属于细菌感染者肺部病灶未完全恢复。③无效: 经治疗,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无改善。

治疗结果100例中,治愈92例,治愈率为92%; 好转8例,好转率为8%; 治愈时间最短者为6天,最长者为28天。
3.临床病例
王某, 46岁。发热咳嗽3天,发热38℃,咳嗽气粗,痰多黄稠,咯痰不爽,喉燥咽痛,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大便秘结,小便微黄,舌红苔黄,脉浮数。两肺听诊呼吸音粗糙,有散在干性罗音,血白细胞13000/mm³,中性80%, 淋巴15%,X线两肺纹理增粗。中医诊断: 肺热咳嗽,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养阴生津。方用银石桑参汤: 金银花24g, 石膏40g, 黄芩12g, 桑白皮15g, 杏仁12g, 桔梗10g,柴胡12g, 炙麻黄9g, 麦冬15g, 生地15g, 元参15g, 大黄5g, 薄荷9g, 甘草6g,每日二剂,水煎分4次服。服药2日后,体温降至37℃,大便通畅,诸症明显减轻,继服原方4剂,药后诸症悉除,血白细胞: 8000/mm³, 中性65%,淋巴35%,肺部X线透视: 病灶恢复正常。
肺热咳嗽,属于温病学范畴,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大叶性肺炎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皆可出现本证。其病因病机,多由脏腑阴阳失调在正气内虚的情况下,感受大淫邪气,肺失肃降而成,在病理方面易于化燥伤阴。
银石桑芩汤取金银花、石膏、黄芩、大黄清肺热泻肺火; 炙麻黄、杏仁、桑白皮、桔梗、甘草宣肺止咳; 麦冬、生地、元参清热生津,养阳益胃; 薄荷疏散风热; 柴胡与黄芩还具有和解少阳的作用; 大黄有通泻阳明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辛凉解表,清泄肺热,宣肺止咳,养阴生津之功效,临床上运用银石桑芩汤治疗肺热咳嗽收到了满意的疗效,且无任何副作用。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