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曹毅君
图片
近代经方家曹颖甫先生后裔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经方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无锡市医药学会妇儿专业委员会委员
01
2023年7月18日16:30,
我如约在这里等她 ~
图片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这里 是江阴市人民医院。
她 是我的新朋友曹毅君。
”
来之前,我做了功课,了解到:江阴市人民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这家医院也是几所高等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比如东南大学医学院、南通大学,它同时是徐州医科大学江阴临床学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战略合作医院”,以及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今年5月发布的艾力彼“2023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中,它以总分857.11位列全国县级综合医院100强榜首。
在十分钟的等待中,我浏览了中医科走廊里挂着的一幅幅“中医文化格言”。选句悉数来自在中医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医家,尤其是张仲景的语录令我驻足良久。心想,这样的就医环境真是不错啊,既治病又养心还长见识。另外,我还看到中医科门诊下设了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男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科。这……是什么意思呢?颇有些茫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曹毅君忙完手中的工作,赶紧邀我进到她的办公室,欢喜中带着歉意。
她微笑的眼神清澈明亮,单纯里透露出真诚。白大褂下是一件中式立领白衬衫。她说话声音不高,语调轻缓舒畅,表达精炼清晰。所有这一切都是我喜欢的特质。
知道曹毅君,始于整理2022国际经方大会讲座文稿。她的题为《运用经方治疗月经后期临证心得》的讲座虽然只有短短17分钟,却足以让我领略到经方大师曹颖甫先生后裔的风采,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经方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无锡市中医药学会妇儿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头衔的名副其实。曹氏后继有人,让我心中甚感欣慰。
认识曹毅君,始于她加我微信好友报名参加黄煌教授的讲座。南中医大的高材生,主任中医师,仍精勤不倦、孜孜以学,这唤起了我的好感。她的一声“敏姐姐”,她自然流露出的对我的亲近让我很受用。她知道我对曹颖甫先生很是崇拜,所以不时传给我相关的文字、照片和影像资料。我俩都甚是欢喜,也彼此喜欢。
这次的采访从下午4点半起,一直聊到了深夜11点半,从她的诊室,聊到餐馆,再聊到书屋。细心的曹毅君其实早就做好了安排,她请我们品尝了江阴的美食后,又把我们带到了菁存阁品茶。菁存阁是一间私人藏书楼,在江阴文化圈中大名鼎鼎。置身满室的藏书中间,谈话也变得活跃起来。在访谈接近尾声时,我们有幸见到了菁存阁的主人顾青先生,他刚刚做完一个项目,从内蒙古风尘仆仆赶回来。结束后,曹毅君又亲自送我们到酒店,临别前把她来来回回抱了一路的一箱无锡水蜜桃交到我手上。告别时依依不舍的拥抱,让我和她从“网友”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02
采访的重点内容自然是曹毅君的学医和行医经历。为了故事的完整性,我在此略去提问的过程,将曹毅君的回答整合为一体。下面是曹毅君的讲述:
图片
2000年我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进入江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手术科室的医生。2011年,由于机缘巧合,我调至中医科,重新踏上中医这条路,心中充满了无限期待。其后不久,我有机会去到江苏省中医院进修妇科,跟诊中医妇科专家、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记得夏老说过“一个好的妇科医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内科医生,有了内科的坚实根基,妇科才能干得好。”这句话令我记忆深刻。
由于我工作的医院是综合性西医医院,作为一名中医科医生,不可避免地会在日常门诊中接触到除妇科之外的许多内科病症,而中医也非常强调整体观,因此在省中进修结束返岗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意识到亟需提高自己的中医内科诊治水平。正当我在为该师从何方感到困惑时,“2016年无锡市经方培训班”向我抛出了橄榄枝。这期培训班由黄师和他的弟子们主讲,记得黄师曾说,做中医就是要做一个“明中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快乐”的中医。这句话我听了,如醍醐灌顶一般。
中医人都知道,要成长为一个名医,道路极其漫长,若是没有名师引领,这一路可能充满艰辛。而经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能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快乐——诊疗规范的快乐,疗效明确的快乐,可以快速成长和提高的快乐。正是这一期经方培训班,让我在经历了五年的自我摸索之后,重新踏上通往“明中医”的正道。
365站群比起黄师的徒子徒孙,我算是个幸运儿。由于父亲与黄师是发小,黄师几乎是看着我长大,又因我是经方大师曹颖甫先生的侄玄孙女,黄师希望我承继先祖,对我抱以极大的期许。自2017年起,我开启了跟诊黄师的抄方之路。虽然黄师来江阴门诊每月只有一次,门诊时间也不固定,但对我这个经方初学者而言,能亲眼目睹黄师高超的医术,亲耳听闻黄师对病人的循循善诱和关怀,该是多么珍贵的学习机会啊!因而每次我都尽量调休去跟诊,认真做好电子病案记录。
每次跟诊,我都能与其他学员一起,如实战般沉浸式体验黄师的诊病过程,紧跟老师的节奏,追随老师的思维,捕捉老师的语言。有时我会为与老师思路相同而暗自雀跃,有时又会在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后,惊叹于老师精妙而独特的用方思路,并为之喝彩。跟诊越久越能深刻体会到,相较之于老师,我所掌握的仅仅是一点点皮毛而已,我的知识载量还远远不够,这也促使我不断地去学习、思考、实践、总结。
也是在这时,我开始去翻阅我的伯高祖父、经方大师曹颖甫先生编撰的一些书籍,在他的临证医案中,感受曹老先生的非凡智慧与卓越见解。曹颖甫先生是我祖父曹枫的伯祖父,祖父幼年曾在先生的启蒙下学习书画,曹颖甫先生一生酷爱梅花,所作梅诗、梅画造诣很深,得其真传,祖父的画梅作品在国际、国内屡获大奖,被各国书画爱好者乃至政要收藏,也曾在美国、日本和台湾等地举办画展。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事爆发,曹颖甫先生从上海返回江阴,想要收祖父为徒,还让他读了《本草纲目》和《伤寒论》等书。然而当时祖父志不在此,后来又因时局动荡,终未能如先生所愿,也因此抱憾终身。我幼年常听祖父提起曹颖甫伯高祖父,祖父口中的曹颖甫先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家,人称“曹一帖”,他一生也做过很多“憨”事,这种憨,正是先生耿直正义、朴实率真的性格体现。
2017年12月7日是曹颖甫先生逝世80周年,江阴举办了隆重的纪念大会,黄师邀请我代表曹氏后裔在大会上发言。缅怀先祖的同时,我也和大家交流了自学习经方以来的真切体悟,并分享了几则具有代表性的经方医案,受到同道好评。
自从我在门诊使用经方以来,疗效确实有显著提高,效如桴鼓的医案比比皆是,给我带来莫大的信心和勇气。但我也清楚,我们所面对的,是各种复杂的证、复杂的病和复杂的人,作为医者,我们开出的每一张方,就像一支弓箭,若能箭中靶心,固然令人喜悦和振奋,但有时,或许我们绞尽脑汁,也无法给出一张精准的药方。在对于方证、方病与方人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我还有大量的功课要去做,不能懈怠。
图片
03
在与曹毅君的谈话中,我渐渐明白,并不存在所谓“经方大师侄玄孙女”的光环。曹毅君依然走过了普通中医学子走过的弯路,依然掉进过种种的“坑”。但她的优势是显然易见的:刻苦勤奋加上深刻的领悟能力,而黄煌教授如叔叔般的关爱和提携更是独一无二。
图片
“
我特别好奇她成功运用的第一张经方是什么,一张能让自己信心大增、从此坚定地走上经方大道的方子。
“我用的第一张经方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这是一位反复胸闷心悸气短10余年的42岁女士,症状在身处人多的环境中更加明显,常心神不宁,易疲乏,易受惊,易头晕,出汗多,少寐多梦,大便偏稀。曾多次在心内科就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因长期失眠服精神类药物,效果欠佳。只见患者体型中等,面色暗黄,面容忧愁,声音高亢,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我开出一张时方,但效果并不好。复诊时追问病史,患者说年轻时曾受过惊吓,这时,黄师著作《中医十大类方》中的一幅画面突然跃入脑海,画里是一个从各种恶梦中惊醒、大汗淋漓的男人,她符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对,就用这张方了!果不其然,患者再次就诊时,表情轻松许多,自我感觉大好,胸闷心悸气短明显好转,出汗减少了,睡眠也改善了,心神不宁也有所缓解,原方续服。此后患者未再复诊。这个医案教会我,经方思维中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讲这段经历时,曹毅君眼睛放光,表情也跟着生动起来。我知道,当年那位病人复诊时的场景、她的砰然心动、她的振奋、她的顿悟,都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中,成为鼓舞她不断前行的动力。
谈话中,我才了解到,曹毅君所在的中医科门诊下设的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男科、中医儿科等,都是真实的分科。这意味着在分诊时,她大部分接诊的是以“妇科病”为主诉的女病人,男性患者几乎被排除在外。我听闻后异常惊讶,脱口而出道:“这不是肢解中医吗?!”
面对我的惊诧,曹毅君的脸上掠过一抹淡淡的笑意。我想,这样的设置可能有很多原因,她或许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安排。
“不过,如果起初是以妇科病主诉的患者找到我,在她的妇科病看好后,又因为还有内科病症如失眠、胃肠病、皮肤病等再次找到我时,我也会毫不犹豫地为她诊治,这全看医患间的缘份了。”
这句话令我多少有些释怀。我想到了前一天在致和堂跟诊黄师时,看到一位皮肤病患者,服用了半夏泻心汤后病状大好。这张处方就是曹毅君开的。黄师的神情满是得意和骄傲,表扬说:“只有经方医生才能开出半夏泻心汤来治皮肤病。”这位病人或许根本不知道,医生的这张治疗她皮肤病的方子,还有着不可思议的缘份和故事在里面。
聊到这儿,我身子不由自主地朝诊室门口探了一下,因为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我怎么没看见其他中医院里热闹的“中医特色”呢?比如艾灸、刮痧、拔罐、推拿等,还有正当时的“三伏贴”……有吗?曹毅君听到我问笑了,说:“有的。我们有一个专门的中医诊疗区,是2019年11月开设的,除了你说的这些,还有一批现代的光、电、磁等治疗仪器,目前设置在病区,因为门诊地方太小了,可能明年会整合在一起。另外龙砂膏方等中医'治未病’服务也是我们中医科的特色。”
“哦,好。那我们继续聊经方吧……”我向她眨了下眼睛。
曹毅君点点头。她想接着前面的思路继续说,然而此时的表情变得有些凝重了:
“黄师希望我在妇科领域多下功夫,为黄煌经方'方病人学说’在妇科方面多积累经验、多提供临床证据……”
我知道,从黄师的话里,她感到了一种紧迫感。这是一种高度的使命感,一种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与期许。我佩服曹毅君十年磨一剑的从容和隐忍。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是我最爱用的经方合方。日常门诊常会见到一些月经后期或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学霸女孩,她们往往体型壮实,表情比较严肃,不苟言笑,容易口干苦、腹胀、嗳气,容易便秘,腹部按诊腹肌较紧张,两胁下抵抗感,且常伴左少腹抵抗感或触痛,这类女孩,使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调经,少则数日,多则半月,总能“药到经来”。自从使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收获确切疗效后,几乎每位患者,我都会不厌其烦的做腹诊,在我看来,腹诊或许是一种最客观且可靠的诊察方法。”
“针对更年期综合征,温胆汤也是特别管用的。这类女性,经常需要照看孙辈,有的夜里还得带孩子,睡不踏实,她们承担着很多家务事,性格比较内敛,也不太会发牢骚,总是任劳任怨。她们多是圆脸、双眼皮、大眼睛,眉宇间有一种淡淡的焦虑,语速不快。她们到了更年期出现的潮热出汗、失眠、头晕、胃胀,我基本上用温胆汤,有效。记得黄师曾说温胆汤是一张慈母方。”
“针对青春期的痛经,我经常用四逆散或者是解郁汤。'四逆散女孩’多是瘦瘦的,往往是手脚冰凉,手心出汗,腹直肌紧张。常常是理科比较好的,比较容易紧张,睡觉不太踏实。还有些女孩常有脚抽筋、甚至磨牙。这类女孩一到经期前就紧张,甚至有恐惧感。双重紧张的情况使得痛经更加严重。西医解释,是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引起子宫收缩、或是宫颈狭窄造成经血排出困难导致的。解郁汤有效。”
可见,曹毅君利用“方病人”学说在妇科诊疗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临床经验。与此同时,也一直不懈怠地在内科等方面用功,以“黄煌经方”学说来指导临床。
“有时我也在想,我先看到一个人,比如说是一个半夏人,我的思路可能就会局限在半夏方里,就不免会有将自己思路框死的危险,因为其实半夏人会得柴胡病,柴胡人也会得半夏病。我遇到过一个抑郁症失眠患者,她长着一张'柴胡脸’,我用了柴加龙牡汤,但是两次复诊反馈的效果并不好。四诊时,我再仔细观察,发现她的眼神有些闪烁,淡漠的表情下依稀透露着焦虑。我更改了处方,温胆汤合半夏厚朴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有一个患者给我印象很深。她有灼口综合证,完成诊断后我开了半夏泻心汤,效果不太好。后来患者一句不经意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平时不容易生气,但其实心里很烦,而此时她依然面带微笑,于是我调整思路,发现她确实更符合除烦汤证,果然起效了。我是被患者进入诊室后笑容满面的样子给欺骗了,一点也没看出她的烦躁。有些人是戴着面具生活的,我们要善于观察细节,找到抓手。”
图片
图片
从“病”入手还是从“人”入手?
曹毅君简画简说!
这幅图有深意 ~
画中,“病”的方框比“人”的方框稍微高了一点。是因为,急则治病,缓则调人,这样更安全。
图片
04
如果要用简单的两个字来描述对曹毅君的印象,那么就是“纯”和“真”。她的纯在于内心的纯朴与宁静,心态平和,不为名利所诱惑,不被困难所吓倒。“纯”不是幼稚,是一种赤子之心。她的“纯和真”在于对经方的执着和热爱,用真诚的心去解除病患之痛苦。在她身上能看到她的先祖曹颖甫先生朴实率真的性格。听到这个评价,曹毅君显得不好意思起来,左右手来回地摩挲着双臂,说:“黄师曾有过相同的评价,今天你也这么说,让我非常感动!”哦,原来如此。我为与黄师想法一致感到开心。
曹毅君的“纯和真”也是对患者的。有时她开出一张方后,特别关心患者服后的情况,会主动联系患者,做一些补充说明,嘱咐一些事项。她不会过多地顾虑因此会给患者留下医术不精、不自信的印象。为了保持经方的纯正及保证疗效的稳定,她不会在原方有效的基础上为了讨好患者而随意地做一些加减……以上的点点滴滴,透发着曹颖甫先生坦荡和刚正不阿的气息。
在访谈中,我看到了许多中医师的困惑在曹毅君这里同样也发生着。他们都曾深陷在抽象的理论中,“方证相应”的确让临床变得轻松有效,但他们会担心,这样的“轻松”会不会“纵容”自己形成惰性思维……曹毅君多次动情地说,自从跟随黄师学习,才终于有可能探到经方的精髓,从而对方证及方人进行全面和深刻的剖析。医学最根本的特性就在于它是实践科学,不能治好病,讲再多的理论也没用。如何加强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练习,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想过,哪怕给我们再多的时间仍是远远不够聊,“经方”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不会枯竭的思想源泉。于是,我抓住一个空档问了一个贴近烟火气的问题:“在你成长过程中受谁的影响最大?”曹毅君说:“是太太”。
“太太”在江阴话中指爷爷的母亲。
“我太太出身名门,是大家闺秀。在'文革’时期,在那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各种运动中,家里很多人遭了殃。最后,整个一大家子全靠太太一个人在支撑着。太太有一种骨子里带来的正和善。这种善很自然,装是装不出来的。太太乐于助人,会去帮助周围的一些邻居。但对品行不好的,她会当面直说。这也有点我伯高祖父曹颖甫先生的味道。从我记事起她已经80多岁了,一直到她92岁去世,这十几年她教我背古诗词,教我做人的道理,对我的整个成长产生着特别大的影响。记得寒暑假,我们三个重孙女常常聚在太太身边,吃东西时,虽然我是最年幼的,但太太会对我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我学会谦让,也教会我仁爱和宽容。太太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我记得她的衣服第一粒扣子都是要扣好的,所以我现在穿衣服都有点像她,有点古板……”我插话说:“这不是古板,是古风。我喜欢。”
后记
“敏求轩前经方时代”那个热衷文学的我知道,无论何种体裁的作品,第一句话常常决定全篇的立意。
在本文的开头我这样写道:“2023年7月18日16:30,我如约在这里等她。”
重点在 等 ~
等她出现在我眼前,等我如愿面对她;
等她向我敞开心扉,等我可以读懂她;
等她被更多人知晓,等我用笔记录她;
……
在过往的生命历程中,有无数人与我擦肩而过。行笔至此,我陡然生起一股患得患失之情。我想停住脚步,一把抓住她,说:“不用确认眼神,我们一模一样。往后余生请让我看着你成长,让我看着你慢慢登上你的先辈曹颖甫先生曾经到达过的高度,甚至超越他。”
我会等。我知道她不会让我久等。
图片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